九十周年創校紀要 (1923至2013)
1923 | 香港潮州商會第三屆會董會中通過設立學校之決議,於香港潮州商會會址-干諾道西29號為校址,並以「香港潮商學校」為註冊學校,委任潮州商會司理關汪若先生為校長。 |
1924 | 隨香港學制:小學七年畢業制—「高小三年,初小四年」,全校開5班,共學生94人。 |
1925 | 舉行第一屆畢業禮。
租用永樂街203號增設立分校。 |
1929 | 隨商會會址遷校往德輔道西87及89號。 改學制:小學六年畢業制—「高小二年,初小四年」。 |
1932 | 設立中、英、數專修班,高小畢業生得以繼續學業。 |
1933 | 改建德輔道西87-89號四樓為課室(第五屆至十六屆高小學生在此校舍畢業)。擴充圖晝室、乒乓球室,並闢體育場地辦學生合作社。 |
1941 | 因香港淪陷,學校停辦。 |
1945 | 香港重光,於干諾道西29號會址籌辦復校事宜。 |
1946 | 復校開辦小學一至四年級,四班學生共一百一十餘名。 |
1947 | 於西區石塘咀皇后大道西564至570號開設分校,天台闢為運動場,共課室15間;正校及分校學生共二百六十餘名。應屆(第十七屆即復員後第一屆)畢業學生凡十八名。 |
1948 | 正校及分校學生人數共四百二十餘名。應屆畢業禮假中央戲院舉行。 |
1949 | 於分校開辦中學,學生人數增至五百餘人。 應屆畢業禮假太平戲院舉行。 |
1950 | 通過增設免費夜校提議,以救助同鄉失學兒童。 |
1951 | 免費夜校開學,學生人數共一百四十二名。 第二十屆畢業禮假金陵酒家舉行。 |
1952 | 初中首屆畢業生凡十三名。 |
1961 | 薄扶林道新校舍奠基,中小學共用一校舍。 小學部分上下午班授課,上午校為私立小學,下午校為政府津貼小學。 |
1962 | 一至六年級共廿四班,另分設中、英文夜校,方便有志向學之青少得以進修。 舉行上午校第三十一屆及下午校第一屆畢業禮,畢業生共一百一十六名。 |
1964 | 舉行免費夜校高小第一屆畢業禮,畢業生共二十五名。 於香港政府大球場舉行第一屆田徑運動會。 |
1966 | 上午校轉為政府津貼小學,擴建校舍東翼,成立中學部,開設中一至中五共12班,並設中、英文夜校。 首次保送中五學生參加香港中學會考。 |
1971 | 成立家長教師聯誼會。 |
1972 | 中一學位全部交由教育司署根據升中試成績分配。 |
1988 | 中學部遷往沙田馬鞍山,原有課室撥為小學部,增加啟導班課室,康體室及學生輔導室。 舉行音樂晚會。 |
1990 | 全校課室裝置冷氣調節。 美勞展,展品共達千件之多。 |
1991 | 開放日:慶祝薄扶林道校舍落成三十周年,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香港大會堂舉行畢業典禮。 |
1993 | 小一至小三推行活動教學。 |
1996 | 全面推行目標為本課程。 加建活動室。 |
1997 | 轉為全日制小學運作。 |
1998 | 第一屆全日制小學畢業禮。 設立中央圖書館。 成功申請賽馬會基金:購買中樂樂器。 |
1999 | 在操場聳立旗桿,2000年正式舉行每年度的升旗禮儀式。 完成資訊科技基建設施。 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推行中樂培訓。 |
2000 | 第一屆家長教師會正式成立,並註冊為合法社團。 |
2001 | 於本校禮堂舉行中國文化綜藝晚會,以推廣中國文化。 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改建康樂室為玩具圖書館,藉以啟發學生創意思維。 |
2002 | 配合本年度教學目標「跑出課室,關心社會」,假上環文娛中心舉行「潮商愛心暖社區」文藝匯演」,招待中西區長者。 教育署高級學校發展主任龍唐玉坤女士、葉志光校監及各校董蒞臨本校主持操場圖書角及英語閱讀室啟用儀式。 由香港潮州商會贊助裝置禮堂冷氣。 進行優質保證視學。 舉行親子上海學習交流團。 小一至小六全面推行活動教學。 |
2003 | 舉行創校八十周年紀念開放日及嘉年華會,正式成立香港潮商學校校友會。 |
2007 | 2007 年 8 月 24 日 香港潮商學校 獲教育局指定為可收非華語學生的學校。
2007 年 8 月 31 日 成立香港潮商學校法團校董會。 |
2008 | 舉行創校八十五周年紀念開放日。成立香港潮商學校發展 基金。 |
2009 | 舉辦「境外學習交流」活動及推行英文科Read Write Inc.課程。 |
2010 | 開展每年恆常性之校內「才藝表演」活動,讓學生於學習以外有機會一展所長。由小一開始,數學科及常識科採用英文教材,以英語教授及進行評估。 |
2012 | 全校課室裝設電子白板,提升教學互動性。重鋪全校無線網絡,提升電子學習效能。完成圖書館優化工程。 |
2013 | 舉行創校九十周年校慶嘉年華。引入平板電腦於學習活動;完成禮堂舞臺及燈光改善工程, 並優化電腦室設備。 |